English

关注下岗职工子女的教育问题

1999-04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劲松 我有话说

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在关注下岗职工,而下岗职工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,尚未引起家长、社会的特别重视。近日,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、家庭教育专家关鸿羽。

记者:关老师,听说您在北京电台开设的《关教授教育漫谈》专题节目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的《关老师谈家教》专题节目中,经常收到孩子们的电话、来信,反映父母下岗后自己的苦恼,有的已无心学习。您应邀到学校为家长作报告时,接连不断地接待下岗职工的咨询,反映孩子心理发生的变化。尤其是1998年以后咨询这个问题的人越来越多。下岗职工的子女存在哪些问题呢?

关鸿羽:下岗职工的子女中,特别是那些中小学生,据我调查,孩子的心理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种:自卑心理。他们认为家长下岗是见不得人的事,不愿和同学谈话,怕触及这个敏感角落,不愿参加集体活动,整天郁郁寡欢。委屈心理。怨自己倒霉,别人家的父母不下岗,为什么偏偏赶上自己的父母下岗,心理委屈,甚至暗暗流泪。埋怨心理。埋怨家长无能,甚至对父母不满,产生抵触情绪,不服管教。担忧心理。担心父母找不到工作,一种不安全感笼罩全身,心神不宁,无心学习。

孩子产生这些消极心理,有社会的因素,但更多的是受家长和家庭气氛的影响。一些家长下岗后不能正确对待,当着孩子的面发泄不满,怨天尤人,这些情绪耳濡目染,必然影响孩子。有的家长由于心境不佳,甚至拿孩子出气,弄得孩子惶惶不安。家庭中这种沉闷的、消极的、紧张的气氛,对孩子的心灵是极大的伤害,如不及时矫正,天长日久就会在孩子心理上积淀出自卑、胆怯、忧郁等不良性格。

记者:这些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是什么?

关鸿羽:这些孩子主要是中小学生,他们年龄小,阅历浅,对于父母下岗这样复杂的问题很难有辩证的认识。再是孩子们心理很不成熟,情感的两极性比较明显,稍受刺激就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。当今中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,无论家贫家富,多数是在娇惯中长大,心理承受能力、抗挫折能力较差,对于父母下岗心理上难于承受。此外,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,正处在青春发育期,有明显的闭锁心理,有了苦恼一般不外露,如不及时做工作,长期积淀,会形成心理疾病。还有,现在的孩子自尊心很强,父母的下岗,往往使他们由自尊可能变成自卑。

记者:家长、学校应注意些什么呢?

关鸿羽:希望下岗的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。一要振奋精神,增强心理适应能力,给孩子做出自信的表率。二是正确认识下岗,告诉孩子,下岗不是个人的事,是社会变革中的一个过程,前进中的困难,没什么可怕的。要使孩子形成正确的认识,对改革、家庭充满信心。三是家长要有乐观的情绪,想方设法保持家庭中的欢乐气氛,家长要有自控能力,苦恼自己一人承担,不要扰乱孩子的心情。四是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。对于下岗,孩子不可能不知道,不可能一点不受影响。家长要利用这个机会,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,告诉孩子今后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,要有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。给孩子讲讲逆境成才的故事,让孩子正确对待现实,把家庭困境当作学习做人的课堂。五是家长要以自己为实例教育孩子,把“坏事”变成“好事”。家长要学会反思,从下岗中总结出自己的不足,告诉孩子要努力学习,未来的社会竞争激烈,只有提高素质,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希望家长抓住这一机会促进孩子成才。家长还要抽出时间多关心孩子,尽管下岗后家长可能心烦,但不要忘了孩子,更不要迁怒于孩子,要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馨、和睦和亲情。

对下岗职工子女的教育,学校、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中小学生有“向师性”,孩子们更需要教师的爱,集体的关心。教师要向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,使学生懂得下岗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,将来每个人都会遇到重新择业问题,一些传统行业逐步消失,一些新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将会兴起,人人都得终生学习,适应社会的进步。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,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。教师要更多地关心下岗职工子女,给他们以更多的爱,要用热心、爱心、精心、诚心、耐心、操心换取家长的放心。并要创造良好的班风,组织全班伸出热情的手,关心、资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孩子,把集体的温暖带给下岗职工子女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...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